2025年11月,据第三方商业智能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发布《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AI应用行业报告》,数据显示我国AI应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,移动端月活跃用户(MAU)已突破7亿大关,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。该报告已通过中国经济新闻网等权威平台核验发布,为市场研判提供重要数据支撑。

移动端主导市场增长 三形态用户规模分化明显
报告核心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11月,我国AI应用移动端月活用户达7.29亿,PC端则为2亿,移动端用户体量已达PC端的3.6倍,凸显移动场景在AI普及中的主导地位。
移动端AI应用主要由三大形态构成,用户规模呈现显著差异:应用插件(In-App AI)以7.06亿用户领跑,原生AI APP与手机厂商AI助手用户规模分别为2.87亿和5.35亿。从三季度内增长态势看,应用插件表现最为强劲,较7月同比增长9.3%;原生AI APP与手机厂商AI助手同比增幅分别为3.4%和1.2%,应用插件已成为用户接触AI服务的主要载体。
原生APP格局生变 垂直领域玩家异军突起
经过半年多高速发展,互联网及科技企业推出的原生AI APP头部竞争格局已相对稳定,但梯队内位次出现关键变化。报告显示,三季度末豆包月活用户达1.72亿,正式超越DeepSeek(1.45亿),跻身原生AI APP第一阵营首位。
第二阵营则由腾讯元宝、即梦AI、Kimi构成,月活用户分别为3286万、1012万和967万,与头部差距较为明显。值得注意的是,深耕垂直领域的中长尾玩家正加速崛起,成为市场新增长点:豆包爱学(AI学科教育)、支付宝旗下AQ(AI健康顾问)、快对AI(AI学科教育)月活用户分别达876万、785万、647万,其中AQ APP三个月内用户规模激增237%,展现出垂直场景的巨大潜力。
手机AI助手竞逐生态 黏性不足成核心挑战
手机厂商正加速布局AI助手生态,竞争焦点从单一功能向系统级服务延伸。过去一年间,OPPO、华为、小米等六家主流手机厂商的AI助手用户规模总计增长6500万,同比增幅达13.9%。各厂商均从系统底层“智慧引擎”发力,构建涵盖感知、交互、记忆等维度的应用生态,通过整合第三方APP与智能体,强化“生态入口”价值。
不过用户使用黏性不足仍是手机AI助手的突出短板。数据显示,互联网及AI科技企业原生APP月人均使用时长高达117.7分钟,AI应用插件为31分钟,而手机厂商AI助手仅为5.3分钟,如何提升用户使用频率与时长,成为手机厂商突破的关键。
行业转向生态协同竞争
与移动端的强劲增长形成对比,PC网页端AI应用在高速爆发后已逐步进入增长瓶颈期。报告指出,除DeepSeek网页端(5252万)、百度AI助手网页端(3426万)保持千万级用户规模外,超过85.3%的PC网页端AI应用月活不足50万,且仅有不到三成实现正增长。
从行业整体趋势看,国内AI厂商已跳出参数比拼的粗放竞争阶段,转向生态协同模式。2025年1-9月,头部互联网集团累计完成182次模型升级,百度、阿里、腾讯、抖音的大模型更新频率分别达3.8天/次、4.6天/次、6.6天/次、8.0天/次,“小步快跑、快速迭代”的移动互联网竞争逻辑已全面渗透至AI领域。
QuestMobile分析师表示,随着应用插件在TOP50 AI应用中占比超六成,以及大厂生态协同能力的持续强化,AI服务正从“单点工具”向“全域渗透”转变,未来垂直场景深耕与跨端生态整合将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。